小说旗 - 言情小说 - 卖油娘与豆腐郎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336

分卷阅读336

    和,咱们一起去可行?”

梅香想了想,“那你等等我,我换身衣裳。”

说完,梅香起身,出去叫细月,“你也换身衣裳,跟我一起上街,如月也去,都赶紧去收拾好。铃铛去告诉贵仁,准备准备跟我们一起去。”

丫头们都动了起来,梅香换了一身玫红色衣裙,头上只插了一根金簪子,耳朵上什么也没戴,泰和那小手可厉害着呢,戴什么都要被他扯掉了。

一家四口带着贵仁和两个丫头一起出门了。

先去了卤菜店,黄茂林买了一些酱驴rou,给儿子带了两只猪蹄儿。掌柜的细心,把酱驴rou切了一部分,又给了几根牙签儿,“姑娘边走边吃也行。”

青莲高兴的眯起了眼睛,黄茂林把女儿抱在怀里,青莲自己吃一口,喂阿爹阿娘吃一口,很快就把那切碎了的酱驴rou吃完了。

一家四口又去了点心铺子,买了些普通的鸡蛋糕,又买了一些贵一点的酥饼。

等走累了之后,黄茂林带着妻女去了一家茶楼,在楼上要了个雅间儿,一家子一边喝茶一边看外头大街上人来人往。

青莲到了县城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和父母一起逛街,一路高兴的小嘴都没闲过,叽叽咕咕说东说西。

等到天快擦黑,一家人又一起往学堂里去,在门口等了一会之后,和明盛打过招呼,带着慧哥儿一起回来了。

过了几日之后,黄茂林又开始忙碌了,他要把油坊搬到县城里来。这是韩敬平生前一手创建的作坊,叶氏对油坊的感情非常深厚。

其实把油坊放在平安镇也可以,但黄茂林还是决定搬到县城里来,能不能多赚钱不说,至少能让叶氏心里有个安慰,这是她和韩敬平之间唯一的联系了。

叶氏如今早不再乎油坊里的那点收入了,但仍旧十分关心油坊。

三两天的功夫,黄茂林把韩明辉兄弟和油坊里的东西全部搬了过来。

黄茂林先在那边照看了一阵子,往酒楼送货的时候,也推一推自己家里榨的油。

黄茂林直接在门口挂了个韩家油坊的牌匾,叶氏亲自过来看了看,指导韩明辉兄弟一些自己多年卖油的经验,并看着他们兄弟榨出了第一槽油。

回去了之后,叶氏和梅香也时常在外头给自己家的油坊拉生意。

县里一些官宦人家和富户,个个都是人jingzi。吃豆腐吃油,自然不会去别家。三班六房的衙役们,也时常来照顾水玉坊和油坊的生意。花花轿子众人抬,水玉坊自然是风生水起,油坊也渐渐站稳了脚跟。

叶氏和梅香投桃报李,那些人家家里有产业,也时常去光顾生意。

一眨眼,又到了端午节,明盛忽然间要做媒人了。

作者有话要说:

以前看新闻里的女德班,宣扬的那些个糟粕思想,作者真想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拖过来痛打一顿!

阿弥陀佛,作者要戒嗔戒躁,亲们不要跟作者学~

日常小广告,想要六百个预收,还差六十个!感谢在2020-05-1216:18:38~2020-05-1319:13: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
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:贝拉1个;

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:coty1个;

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:橘子味的猫10瓶;蒙太奇、晚晴5瓶;香蕉牛奶1瓶;

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第118章牵红线青莲进学

明盛说的不是旁人,他想把胡三姑娘说给常二郎。

胡家三姑娘按理早该说亲事了,只因胡老爷一心想给女儿挑个读书人,才耽误到了现在。

照胡老爷的意思,韩家兄弟多好啊,可惜人家早就定亲了。

今年府试期间,明盛带着几个学生去府城考试。学生们考试期间,他又去拜访了胡老爷。

明盛去了胡家毫不拘束,吃饭吃茶不消人动手,自己熟门熟路。

胡老爷和胡太太也喜欢他这样,显得更亲近。

因胡家院子浅窄,明盛看到胡三姑娘在院子里晾衣裳,顺道问了一句胡老爷,“三meimei的亲事可说定了?”

胡老爷叹了口气,“都怪我,东挑西挑,倒耽误了她。”

明盛仔细看了看胡三姑娘,长的细条条,眉清目秀,虽说不上是什么绝色,也耐看的很。

胡太太心中纳闷,你都成了亲了,还盯着我女儿看什么。

姑娘见明盛看自己,大大方方的问,“韩二哥,你看我作甚?我脸上有麻子?”

明盛哈哈笑了,“三meimei原谅则个,不是我偷看meimei,我见meimei人才好,想给你保个媒!”

胡三姑娘呸了他一口,“韩二哥好歹也是个举人老爷,如今又做了先生,却整日嘴里没个正经!”

说完,她扭头回房去了,明盛嘿嘿笑了。

胡太太心中却有些意动,“贤侄说的是真的?”

明盛先问胡太太,“大娘,三meimei今年多大了?”

胡太太也不瞒着他,“满打满算快有十五了。”

明盛点点头,“我meimei明年要出阁了,她婆家有个亲小叔子,那孩子不错,今年十四岁了,这回跟我一起考试来了。”

胡老爷在一边听见了,“来考试?看来是个读书郎。”

明盛实话实说,“读书还可以,就是比我差一些。”

胡老爷和胡太太顿时哈哈笑了,胡老爷摸了摸胡须,“贤侄虽说的是实话,可不要到外头去说,如你这样有天分的又有几个呢。”

明盛自己喝了口茶,“我逗您二老笑一笑,有天分的人多得很,但看后天勤奋不勤奋。再有天分,若是个懒虫,也没得用。这孩子说不上天分顶顶好,好在不懒惰。他家住在乡下,家里田产颇多,县城里也有几处门脸儿,吃喝是不用愁的。我见三meimei勤快又爽利,跟您二老提一提。明儿我把那孩子带来给你们看一看,若是还能瞧得上眼,我回去跟常老爷说一说,咱们是女方家,总不好主动。若是觉得不合适,也就不提了。”

胡太太点点头,“你有心了。”

明盛笑着回答,“我在大伯大娘家里住了好几年,三meimei就和我meimei一样的。如果真有那缘分,以后成了一家子,岂不更好。只是一样,三meimei在府城长大的,不知道能不能住得惯乡下。”

胡老爷赶紧摆摆手,“贤侄莫要笑话我们,我们虽说住在府城,家境一般,人家家里有几百亩田地,我们一亩地都没得。”

明盛赶紧转开话题,“先不说这个事情,一切等考完试再看。”

等府试结束之后,明盛把常二郎带过来给胡家夫妇看了一眼。

胡老爷见常二郎长得憨厚,